期刊简介

本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中医工作的方针政策,介绍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在中医基础理论、各科临床医疗、预防、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最新进展,探讨中西医学术,提高思想和方法,其特点:面向基层,注重临床实践,具有北京地区特色,选登全部文章。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北京中医

主办单位: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出版部门: 《北京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635/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635/R

邮发代号: 2-58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40.00

杂志荣誉 北京市优秀期刊奖(96)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北京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北京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北京中医
  • 主办单位: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 国际刊号:11-5635/R
  • 国内刊号:11-5635/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北京市优秀期刊奖(96)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京中医药杂志2016年第1期文章
  • 人工虫草与冬虫夏草成分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人工北虫草、发酵虫草菌粉和冬虫夏草中,核苷及碱基类成分、甘露醇及麦角甾醇的含量,为开发利用虫草的药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虫草中核苷及碱基类成分,采用HPLC-ELSD法分析虫草中甘露醇的含量,采用RP-HPLC法分析虫草中麦角甾醇的含量.结果11批冬虫夏草中核苷及碱基类成分(尿嘧啶、尿苷、肌苷、鸟苷、腺嘌呤、腺苷和虫草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080、0.7388......

    作者:张薇薇;龚韬;韩东河;王大仟;战嘉怡 刊期: 2016- 01

  • ICU患者腹泻原因分析与中医药治疗思路

    危重症患者腹泻(severecasediarrhoea)是ICU常见并发症,常由肠内营养应用不当、肠道感染、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及使用胃肠动力药物引起,部分患者与机械通气有关.危重症患者腹泻常常提示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可引起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贫血,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降低患者自身抵抗力,诱发原有病情加重,从而延长了病程,增加病死率.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

    作者:齐文升;远庚 刊期: 2016- 01

  • 大黄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系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干预研究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系膜血管周围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大黄素对照组、DMSO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素提前干预组、大黄素造模后干预组,每组8只;逆胰胆管注入3%牛磺胆酸钠诱导SAP模型,造模后24h处死各组大鼠;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从水肿、腺泡细胞坏死、炎症及出血等方面对胰腺损伤进行病理学评分;生化方法测血清淀......

    作者:宋贺超;刘瑞霞;王红;齐文杰 刊期: 2016- 01

  • 颅脑损伤患者舌象动态变化与疾病预后评估关系的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舌象动态变化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评分法,将75例颅脑损伤患者的舌象变化进行定性分析.结果传统GCS评分没有变化时,舌质已经出现变化,舌质第1、3、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舌质演变情况一般由淡红→红→淡暗→紫为逆,由紫→淡暗→红→淡红为顺.传统GCS评分变化时,舌苔同时变化,且明显早于舌质变化.舌苔变化的第1、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

    作者:宋麦芬;王旭升;万洁 刊期: 2016- 01

  • 中医药治疗脓毒症伴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的探讨(附病例报告)

    从中医角度探讨脓毒症伴急性胃肠功能损伤治疗,提出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的治疗以“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为基本原则,早期宜祛邪通腑,后期宜扶正通腑.......

    作者:石筝筝;曹迎;范圣凯;姚卫海 刊期: 2016- 01

  • 理气通腑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以理气通腑法代表方剂木香槟榔剂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110例胃食道反流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脱落2例,对照组56例、治疗组52例纳入观察,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木香槟榔剂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

    作者:高岩;沈红波;汪刚;李爱茹 刊期: 2016- 01

  • 胃肠复元法理论的形成及临床意义

    胃肠复元法由危北海教授通过大量收集历代中医典籍,汲取近现代名家治疗经验,以《内经》《伤寒杂病论》为理论源泉,以李东垣《脾胃论》为理论基础,随着“脾虚综合征”概念的建立,遵循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虚则百病生,调理中州,其首务也”的治疗原则,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研究成果相结合,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总结而成.胃肠复元法作为临床治疗的基本法则,不仅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对于内科疑难杂病及危重症治疗也有重要指......

    作者:范圣凯;姚卫海;徐向东;张红升;彭伟 刊期: 2016-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