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中医工作的方针政策,介绍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在中医基础理论、各科临床医疗、预防、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最新进展,探讨中西医学术,提高思想和方法,其特点:面向基层,注重临床实践,具有北京地区特色,选登全部文章。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北京中医
主办单位: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出版部门: 《北京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635/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635/R
邮发代号: 2-58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40.00
杂志荣誉 北京市优秀期刊奖(96)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北京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北京中医
- 主办单位: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 国际刊号:11-5635/R
- 国内刊号:11-5635/R
- 出版周期:月刊
-
针刺足三里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康复作用的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脑瘫患儿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按摩、水疗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针刺双侧足三里穴,每次留针20min.2组均以90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时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和分级.方法2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2......
作者:李海天;张曼;吕忠礼 刊期: 2014- 11
-
补肝肾通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肝肾通络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2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予口服甲钴胺500mg,维生素B110mg,每日3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肝肾通络汤剂,每日1剂.2组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治疗组为91.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9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作者:赵红霞;王少杰 刊期: 2014- 11
-
垂体腺瘤中医证型规范化研究
目的规范垂体腺瘤的中医证型,为垂体腺瘤的临床辨证提供客观诊断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212例患者,收集其四诊信息,填写调查表,将所有资料录入数据库.通过聚类分析方法,结合专家组评定意见,筛选出患者的中医证候群.结果212例垂体腺瘤患者中,痰湿内阻型占41.0%、气血亏虚型占24.5%、脾肾阳虚型占30.5%、肝肾阴虚型占4.0%.结论从212例垂体腺瘤患者中筛选的4个规范化中......
作者:施扬;张秋娟 刊期: 2014- 11
-
黄芪双叶方辅助治疗IgA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中医食疗方黄芪双叶方对IgA肾病血尿、蛋白尿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IgA肾病患者80例,符合方案76例,其中中医食疗组39例以黄芪双叶方制成颗粒剂冲服或熬粥服用;空白对照组37例.随访24周,比较试验前后尿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中医食疗组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中医证候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
作者:余仁欢;何岩;陈小娟;姜浩;于大君;王洪霞 刊期: 2014- 11
-
基于关联规则的治疗老年糖尿病中药配伍初探
目的探索老年糖尿病不同年龄组的中药配伍规律.方法将糖尿病结构化临床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的符合老年糖尿病纳入标准的1009例临床数据,按年龄分为60~65岁组、66~70岁组和>70岁组,共3组,运用关联规则统计方法,分析各组之间的用药和配伍规律.结果60~65岁组以益气、养阴、清热、活血药为主,66~70岁组以益气、养阴、祛湿、活血药为主,>70岁组以温阳、滋阴、祛湿、活血药为主,且侧重各有不同.结论......
作者:臧东静;王佳笑;刘瑜 刊期: 2014- 11
-
基于脱疽病患者报告结局评价量表的条目筛选
目的以德尔菲法为主筛选基于脱疽病患者报告结局评价量表的条目,为形成量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经过文献整理、住院病案采集、患者访谈的筛选得到30个脱疽病疗效评价条目并制作专家咨询问卷,向专家发放问卷,通过对回收问卷中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各条目的重要性,结合专家意见对量表条目内容进行调整.结果专家积极系数达100%,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整体较高,对部分专家......
作者:张凡帆;余威;金潇;庞鹤 刊期: 2014- 11
-
中医肿瘤临床研究的若干问题与探讨
中医药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强化、维持、巩固、序贯”的治疗模式,不同肿瘤治疗模式的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出了中医药的优势与作用,其评价标准多以“生存期与生存质量”联合应用,而对于老年肿瘤患者更应注重其生活质量的改善.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规范化是临床研究的前提,规范化研究及其标准制定、真实世界的临床研究对临床提供循证学依据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瑞;花宝金;郑红刚;李丛煌 刊期: 2014- 11
-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中医学病因病机探讨
基于《内经》“周痹”理论,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关键病机为情志失常引发身体痹病.从情志不畅、脏腑在肝胆、经络在少阳等方面进行分析,阐明七情致痹、少阳为枢、其痛在筋为本病之中医学发病机制.治疗以畅情志、调五脏而和少阳为大法,以柴胡剂为主方,使气血阴阳、升降出入和谐,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作者:刘颖;张华东;李晶;鲁构峰;赵瑞英;桑永兵 刊期: 2014- 11
-
《黄帝内经》“真脏脉”理论探讨
真脏脉是在疾病危重期出现的脉象,但现代中医师重视不够,教材中对其介绍亦较简略.通过对《内经》脉学理论及有关文献的整理,比较五脏平脉、病脉与真脏脉象,并对真脏脉象的比类加以描述,同时基于《内经》的脉学理论,探讨有关真脏脉概念、脉形及临床意义.认为诊脉技术对危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判断可能具有现代相关测脉仪器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优势.......
作者:郑文龙;祝光礼 刊期: 2014- 11
-
吕培文运用中医调和法治疗外科疾病经验
吕培文教授临证中擅于运用调和法健运人体枢机、调和病机关系,治疗中医外科疾病中的半阴半阳证,即在师承赵炳南教授“四藤”和王玉章教授的“二红”的基础上,以自拟“四藤二红汤”,调整阴阳,调和气血,疗效满意.......
作者:陈贞 刊期: 2014- 11
动态资讯
- 1 祛瘀化痰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 2 刘弼臣从肺、脾论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经验
- 3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95例临床治疗观察
- 4 滋阴疏肝法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 5 六变思路助孕育
- 6 浙贝母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检测方法研究
- 7 针灸降低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副反应的研究进展
- 8 归芍六君子汤加味治疗萎缩性胃炎48例
- 9 对《伤寒论》中“水、湿、痰、饮”的认识
- 10 葛根芩连汤合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治疗湿热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 11 周德安针灸治神理论在小儿发育迟缓中的应用
- 12 痰热壅肺型喘息性支气管肺炎52例临床观察
- 13 生脉注射液、梅花点舌丹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 14 61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分布特征及不同因素对预后影响研究
- 15 王春生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 16 从瘀毒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浅析
- 17 两种方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对比
- 18 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
- 19 单纯中医治疗中晚期老年胃癌15例临床分析
- 20 芒硝外敷联合固本消胀汤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腹胀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