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中医工作的方针政策,介绍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在中医基础理论、各科临床医疗、预防、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最新进展,探讨中西医学术,提高思想和方法,其特点:面向基层,注重临床实践,具有北京地区特色,选登全部文章。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北京中医

主办单位: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出版部门: 《北京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635/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635/R

邮发代号: 2-58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40.00

杂志荣誉 北京市优秀期刊奖(96)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北京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北京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北京中医
  • 主办单位: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 国际刊号:11-5635/R
  • 国内刊号:11-5635/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北京市优秀期刊奖(96)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京中医药杂志2006年第12期文章
  • 宁脂胶囊对Wistar大鼠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宁脂胶囊对Wistar大鼠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普通饲料喂养7d后,随机分为宁脂胶囊小、中、大三个剂量组、血脂康组及高脂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共6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予高脂饲料喂养,宁脂胶囊小、中、大剂量组分别以成人每日剂量的7.5、15、30倍灌胃,血脂康组以成人剂量的30倍灌胃,高脂对照组仅灌自来水.观察30d,疗程结束检测血脂谱.结果宁脂胶囊的3个不同剂量......

    作者:梁晓春;郭赛珊;田国庆;刘承来 刊期: 2006- 12

  • 张琪治疗疑难血证的经验

    导师名老中医张琪教授从事内科疑难杂病研究多年,尤其对于血证的治疗具有真知灼见,以疗效显著闻名于杏林.笔者有幸从师侍诊,于其博大精深中觅得一鳞半爪.介绍如下.1再生障碍性贫血......

    作者:孙元莹;王暴魁;姜德友 刊期: 2006- 12

  • 吉良晨治疗阳痿的经验

    临床对阳痿病的治疗大多以补肾壮阳为治法,但其效果往往不佳.吉良晨老师老认为不能单纯用补肾壮阳的治疗方法;必须因人因病而治,辨清病因,虚实分清,综合调治,方能奏效.从而创立了一套自己独特有效的治疗方法.主张补肾之时,勿忘肝脾.确立了从肝论治、阴中求阳、调理心脾、重视脾胃的综合治疗方法.这在临床诊治阳痿病当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郭中良 刊期: 2006- 12

  • 李素卿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发热性疾病的经验

    李素卿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教师.李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随李老师学习,本文仅就其临床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发热性疾病的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孟繁东;尹丹 刊期: 2006- 12

  • 血府逐瘀胶囊配合杏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冠心绞痛血瘀证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血府逐瘀胶囊口服、杏丁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予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对临床症状及血脂、心电图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合杏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玉慧;张艳滨;赵文彦 刊期: 2006- 12

  •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黏膜分泌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胃泌素、胃动素及胃蛋白酶原Ⅰ、Ⅱ与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不同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9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肝胃不和型60例、脾胃湿热型7例、肝郁脾虚型6例、脾胃虚弱型7例、胃阴不足型13例)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及胃蛋白酶原Ⅰ、Ⅱ水平.结果单纯型浅表性胃炎胃泌素、胃动素及胃蛋白酶原Ⅰ、Ⅱ水平与伴有出血、糜烂、反流的浅表性胃炎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证型胃泌素、胃动素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脾......

    作者:刘卫红;李萍;张蕾;王丽华;于凤华 刊期: 2006- 12

  • 1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舌象变化与胃酸水平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舌象变化与胃液pH值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舌象分析仪对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80例进行舌象观察,并取其胃液采用精密试纸法检测胃液pH值.结果1)1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胃酸pH值低者,其舌苔多为无苔或少苔;胃酸pH值高者,其舌苔多为厚苔或中等厚度苔.2)1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胃酸pH值低者,随胃酸pH值升高,其舌苔颜色逐步由浅变深、由白变黄.3)1......

    作者:牧童;李萍;张会娜;刘卫红;张蕾;张声生;李颖辰;张晓辉;赖宇飞;乔喆 刊期: 2006- 12

  • 从陕西省周至县人喜食附子谈附子毒性的监制及安全应用之法

    附子,具有回阳救逆、温肾助阳、祛寒止痛等功效,被历代医家视为补火之药,若临床运用得当,往往立起沉疴.但附子虽是疗疾之猛将,亦是大毒之品.历代医家在用附子之时,每每慎之又慎不无顾忌.至于用量,多则亦不过数钱.在临床上虽有大剂量应用附子的报道,却很少有人知道在陕西省周至县,当地人竟把这大毒的附子如同红薯、土豆般大量食用.......

    作者:薛盟举;李永勤 刊期: 2006- 12

  • 中药饮片煎煮法改革的研究

    目的对传统中药煎煮法进行改革,为高温浸泡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选用6种不同质地的中药材,分别采用传统煎煮法和高温浸泡法煎煮,以水中溶出物干重和有效成分含量为检测指标,比较两种煎煮中药方法的差异.结果传统煎煮法和高温浸泡法煎出液水中溶出物干重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两种方法汤剂总的煎出物基本一致.而高温浸泡法煎出液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均高于传统中药煎煮液(P<0.05),有显著性差......

    作者:王春玲;孟辉;白文;王少杰 刊期: 2006- 12

  • 中药直肠给药治疗内科急危重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药直肠给药属中医学外治法中导法的范畴,早在汉晋时代就用于临床.中即有用蜜煎方、土瓜根方、大猪胆汁方灌肠治疗便秘的记载.其后历代医家亦有沿用和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医急诊学研究的深入,中药汤剂口服由于种种局限已不能满足急症治疗的需要,而中药直肠给药常作为一种简便实用的给药途径日益受到广泛重视.现就近年来中药直肠给药治疗内科危重症的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王新;朱雪琦;刘清泉 刊期: 2006- 12